發展綠色建築,關係著低碳節能,關係著可持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近期,北京、重慶、貴州、海南等地發布相關政策,以創建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為抓手,多措並舉,深入開展綠色建築節能減排,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推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
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綠色建築能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建築領域要想整體實現碳中和也離不開綠色建築。
為了推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北京市在日前印發的《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到,新建政府投資和大型公共建築執行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築執行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築力爭全麵執行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進一步發展裝配式建築,到2025年,實現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麵積的比例達到55%。積極推廣超低能耗建築,到2025年,力爭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築規模達到500萬平方米。
按照碳達峰目標和階段性要求,完善低碳建築標準體係,加快製修訂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和農宅抗震節能標準等節能減碳標準。建築領域因地製宜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和熱泵技術應用,具備條件的新建建築應安裝太陽能係統,新建政府投資工程至少使用一種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園區、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不低於50%。提高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開展產能建築試點。
建立既有建築綠色改造長效機製,結合生命周期管理,在城市更新中持續推進建築節能改造,到2025年,力爭完成3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健全建築拆除管理。加快推進農房節能改造,提升農房設計建造水平,推廣使用綠色建材。
加強既有農房節能改造
推動農房綠色低碳發展有利於延長農房使用壽命,強化節能減排,有利於改善農房舒適性和安全性。日前,貴州省發布的《貴州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提升農房綠色低碳設計建造水平,建設滿足鄉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的新型農房,完善水、電、氣、廁配套附屬設施,加強建築節能材料向鄉村推廣,提高農房能效水平,到2030年建成一批綠色農房,鼓勵建設星級綠色農房和零碳農房。按照結構安全、功能完善、節能降碳等要求,製定和完善農房建設相關標準。引導新建農房執行《農村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等相關標準,完善農房節能措施,因地製宜推廣太陽能暖房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加強既有農房節能改造,推廣使用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設施設備。開展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創新鄉村住宅技術體係和現代鄉土建築體係,提升鄉村住宅設計建造與宜居性能。鼓勵就地取材和利用鄉土材料,推廣使用綠色建材,鼓勵選用裝配式鋼結構、木結構等建造方式。
同時,要加強節能改造鑒定評估,編製改造專項規劃,對具備改造價值和條件的居住建築要應改盡改,改造部分節能水平應達到現行標準規定。持續推進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到2030年地級以上重點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務,改造後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推進公共建築能耗監測和統計分析,逐步實施能耗限額管理。
開展超低能耗建築示範
發展超低能耗建築,是建築業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重慶市近日印發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積極開展超低能耗建築工程示範,探索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築試點。推動商場、醫院、學校、酒店和機關辦公建築等既有公共建築由單一型的節能改造向綜合型的綠色化改造轉變。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100%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推進示範創建行動,推進公共機構新建建築開展超低能耗建築、近零能耗建築建設。
同時,實施城鎮綠色建造。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推進建築工業化。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推進城鎮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廠房屋頂應用太陽能光伏,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麵積500萬平方米。提升建築能效水平。分階段、分類型提高城鎮新建民用建築節能強製性標準。
此外,海南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也提出,在新建建築和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中,推廣使用太陽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勵城鎮新建建築安裝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係統,按照要求與建築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鼓勵既有建築在滿足安全條件的基礎上,安裝太陽能係統。鼓勵綠色建築執行更高的建築節能和碳排放標準,降低建築能耗,推進超低能耗建築、近零能耗建築、低碳建築等規模化發展,鼓勵開展零碳建築示範應用,推動建設零碳示範區,促進產業生態化。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作者:紀沐辰)